灌坝社区庆建党97年大会图/灌坝社区
年6月27日上午,南川区东城街道灌坝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大楼左侧,一棵粗壮的黄葛树冠盖葱郁、绿意盎然。
树荫下,一群人正驻足倾听灌坝社区探索城市基层党建的经验介绍。
而人群中间、正在给前来“取经”的客人讲解的,正是灌坝社区党委书记杨勇。
“现在来灌坝调研的人一批接一批。”杨勇自豪地说。
近年来,灌坝社区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浇灌出了社区民居的“幸福常青树”,让社会治理越来越好,居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如今行走在灌坝社区,随处可见一幅幅温馨画面:街坊邻里守望相助,其乐融融;“红旗党员”穿梭在楼栋庭院间,收集社情民意,悉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红袖标”忙着文明劝导、环境保护、治安巡逻……
从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社区“蝶变”成为奉献、卫生、互助、文明、和谐的“五型社区”和南川区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窗口,灌坝是怎样“红”起来的?
头雁领航,灌坝有个“小巷总理”
——抓紧抓实主业主责,破解城市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主业主责意识不强、重形式轻落实等难题,避免党建工作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形式化倾向。
灌坝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图/谭诗赏
“如何当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
在灌坝社区“两委”会议室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位“取经者”向杨勇抛出了这个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杨勇成竹在胸——自年担任灌坝社区党委书记以来,他就曾反复琢磨和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当好‘领头雁’,关键在领头。要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带领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杨勇这样回答。
事实上,对杨勇而言,要“领好头”并不容易。
灌坝社区地处南川老城区和农村的接合部,属于典型的老旧无物业管理社区,人员构成复杂,矛盾纠纷多,社会治理难度大。
杨勇刚来到灌坝社区时,办公室里总是挤满了居民,全是反映各种问题的。“按下葫芦浮起瓢”,社区问题层出不穷;社区工作人员却显得“势单力薄”,虽然长期到处奔波、疲于应付,成效却并不明显。
更让杨勇感到郁闷的是,每当党组织开展活动,到场的党员总是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了。
面对这样的窘迫局面,杨勇决定先从自己做起,做出一个“好书记”应有的样子。
于是,每当社区邻里闹矛盾了,老人生病了,路灯坏了,他无一不是冲在前列,让事情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就这样,久而久之,杨勇参与解决的问题不计其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
“做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落脚点在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既需要用心用情,也需要讲究方法,善使巧劲。”杨勇吐露心声。
当好“领头雁”之余,针对党员党性觉悟不高、服务群众能力不足等问题,杨勇还在区委组织部和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注重通过教育和机制建设,激发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如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在党员中实行“红旗评优机制”等,有效提高了社区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
“杨书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因为经常在社区来回奔走,在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