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医师 http://m.39.net/pf/a_10057595.html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创建工作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新型城市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赢得城市发展主动权。西宁市作为青海省唯一承担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的试点城市,自年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全面完成了试点方案既定的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进入全国78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标志着西宁市成功迈入以科技创新推动未来发展的新时代。
高位推动
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工作
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高位推动,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西宁市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创新合力,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统筹引导,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效协同,激发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的潜力,为市场推动供需协同升级提供支持,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协同,拓展形成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三条千亿元经济增长带。
不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有力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占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年,市财政专项资金从万元调增到万元,整体实现翻一番。
开拓创新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西宁市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西宁市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二十条(暂行)》等政策五十余项,有力支持和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首次重磅出台《西宁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奖励措施(试行)》,全市上下联动,市、县区(园区)同步支持,形成强大合力,成为欠发达地区探索支持科技创新的大动作、大手笔。
协同发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西宁产业发展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应用技术研究力度,不断夯实创新基础,社会创新能力有了新提升。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占全省81.52%,省级科技型企业达到家,占全省69.68%,市级科技型企业家,初步形成科技“小巨人”培育梯队。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谋划和建设,市政府与省科技厅、青海国家级高新区三方共建西宁科技大市场,并于年5月正式启动运营,建有“一网一厅四中心八平台”服务体系,入驻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科技检索、科技金融、大仪共享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科技研发机构20余家,为西宁地区及全省提供一站式科技综合服务,成为省、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重点打造光伏产业新型技术研发平台、生物医药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铝美合金高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等平台。首次探索培育企业研发中心集群,市、县区(园区)合力支持,加大企业研发中心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培育认定西宁市企业研发中心68家,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动能转换
持续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立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势,逐步探索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聚焦产业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新旧能转换,实现创新发展。
●年以来西宁市共争取到国家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8.64亿元,平均每年超两亿元的科研专项资金投入西宁地区,有力促进了西宁地区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国家高新区改革发展。规划建设青海科技城和大学科技园,推进国家中藏药创新示范基地、生物医药科创综合服务平台、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喜马拉雅高原旱獭实验中心。持续跟进、推进中科院盐湖研究所和青海国家高新区谋划建设中国盐湖博物馆。
●推动北川省级高新区建设。电解槽电流效率、吨铝电耗和减排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施高端变形镁合金、特种智能电缆科技引领性项目,加快打造铝镁高新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创新资源,加快推进欧莱德、聚智龙、青镁镁业、海通电力等重点项目发挥效益。
●东川工业园区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西宁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甘河工业园区建设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低碳试点工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区着力打造“世界藏毯之都”,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列入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产业集群”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南川工业园区锂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初具雏形,被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改革创新
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发展
采取“市县共建”新模式,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布局,逐步形成了以生物资源开发、设施蔬菜现代城郊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建成各类科技检验、检测及成果转化类平台55个。
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年园区综合评估,位列全国85家达标园区行列。年全市农业科技园区总产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3%。
加快西宁国家农业园区改革发展,以西纳川区域为核心,集聚创新资源,凸显地域优势,谋划布局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湟中核心区,市、县联动,合力发展,加快建设西宁高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借力发力
深化科技合作交流
推动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的战略合作,共建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构建科技创新“飞地”。加快推进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发展,通过科技招商释放基地孵化功能,重点推进中关村基地青海师范大学微藻重大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开发高原系列功能性饲料、饵料,构建微藻生物转化产业链。
深化与上海浦东的长期战略合作,分别在两地挂牌设立“浦东·西宁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利用先进发达城市人才、科技、资本资源向外辐射优势,着力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平台。西宁科技大市场积极与西安、兰州、浦东、宁波、洛阳、运城等地的科技大市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构建区域创新平台,提升区域内的科技服务能力。
深挖潜力
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西宁市不断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自创建以来,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项,占全省的88.7%,有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试行)》《西宁市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激发全社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
●定期组织科技成果对接会,年与省科技厅和青海国家高新区联办,首次召开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省内外余家企业踊跃参加,邀请上海科学院、浦东科创中心、科易网、汇桔网等15家省外单位发布推介最新科技成果项,现场达成15项科技合作项目。
●累计与浦东、南京等地科技部门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6场,发布科技成果余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
●大力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倍增计划,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使之成为西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力。
聚焦热点
科技惠民带动生活品质
重点围绕全市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社会民生需求,实施科技扶贫、信息通信、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生态保护、食品安全等惠民工程。
●深入推进科技精准扶贫,围绕特色产业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扶贫项目,选派科技“三区”人才深入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打造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推进公共场所WIFI免费覆盖,提升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覆盖率。
●推进“智能交通”工程和掌上公交APP系统,方便市民出行。
●打造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实施一体化信息动态管理,实现基层医疗信息全覆盖。
●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研究与推广,使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重达到每年目标要求。
●推动“治山、治水、造林”工程,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公益林等重点造林工程和水资源污染治理及保护工程。
●搭建检验监测和监管信息化平台,实现食品安全“快检速查”网络监管,提高全市食品检验检测和卫生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