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南川 >> 南川风景 >> 宋朝城池白帝城遗址

宋朝城池白帝城遗址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

简介: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亲信先造舆论,于建武元年(25年)正式称帝,自号“白帝”,并改子阳城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这座山为“白帝山”。

章武二年(年)8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于东吴,兵退夔门之外。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于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重庆奉节县的夔州城)永安宫托孤于诸葛亮。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在此留下大量诗篇。白帝城是三峡第一峡——瞿塘峡的起点,原本高出长江水面米,三峡库区蓄水后,水位抬升米至半山腰,白帝城从半岛变为“孤岛”。

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东控荆楚,西扼巴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面积:南宋白帝城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平面形状近似于马形,由白帝城、马岭夹城、下关、瞿塘关和子阳城组成,各城池彼此相连,形成了“连环城”、“城中城”的布局。

布局:

白帝城虎踞夔门西口,利用夔门险要的山形水势营造城池,依山傍水,凭高控深,是峡江城市类型的典型城址。白帝城筑造是在历代筑城基础上增补及修建而成,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压城的现象,南宋宋元战争山城则是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体系,具有强烈的军事堡垒特征。

白帝城遗址存留有战国、汉、三国、东晋、唐、五代、北宋、南宋、明、清不同时期的遗存,类型丰富,年代序列完整,特别是三国巴东郡、唐夔州、宋夔州路、南宋白帝城、明瞿塘卫等各时期城址叠压分布,是峡江地区古代城址发展演变的重要见证。

出土的汉代瓦当

出土的汉至六朝建筑材料

出土的宋代建筑材料

南宋白帝城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城堡,其本身就是一个依托峡江特殊山水地理环境的军事攻防系统。城址本体占据鸡公山、马岭、白帝山“两山夹一岭”的险要地形,面积约1.5平方千米。城址平面不规整,略呈马形,由白帝、下关、子阳三城相连而成,下关与子阳城之间有城壕相隔。外城墙长约米,西侧设有两道一字城墙,城墙依山就势而筑,沿线设置有城门、墩台类防御设施,城内修建有防御的高台建筑和房屋建筑、道路、水池、排水沟等生活设施,重要城防区域还配置有火药武器(铁雷)进行防御,城址设施齐全,功能齐备,完整展现了一座军事城堡的格局。城址外围修建有擂鼓台城址、安乐寨、宝塔坪坞堡、鸡公山烽燧、瞿塘关烽燧、锁江铁柱等拱卫性寨堡、预警设施和江防设施,以加强陆路和水路防御。

皇殿台遗址台城与瓮城全景

皇殿台主城门全景

城墙:白帝城城墙围合长度近米,南宋城墙约米,为夯土甃石结构。主要的修筑和使用年代是在南宋淳祐至元初至元年间。白帝城遗址的一字城墙有两道。一道从较场坝通往谭家沟至长江边;另一道从子阳城皇殿台瓮城东南角顺山脊经关山口往下至关庙沱(瞿塘关)江边。两道城垣共同构成白帝城西面的沿江防御。

一字城远景

价值:白帝城因其天生易守难攻,成为古代历朝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楚夺此地而得以西进,西汉公孙述据此地而割据一方,蜀汉刘备退守白帝城托孤而汉室得存,南宋筑山城而抗御蒙元,故白帝城有镇守三峡、拱卫巴楚之称。历朝在白帝城先后建立过扞关、江关、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瞿塘卫等军事堡垒性质的重镇,尤其是宋元战争时期,白帝城为南宋“四舆”、川东“八柱”之一,与重庆城、合川钓鱼城、渝北多功城、南川龙崖城、泸州神臂城等,共同构建了南宋政权西线山城防御体系,明清时期,白帝城仍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军事堡垒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