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努力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近日,垫江县明月山,金色稻田边的民宿与远处的城市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画面。(图片摄于9月9日)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回首过往,改革是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词汇之一。4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自乡村发轫,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序幕;而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下,改革的春风再度激荡在广袤的城乡之间。当下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突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同样如此,更需通过改革,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进入新时期,重庆城乡改革的征程更加波澜壮阔,步伐更加铿锵有力。从中心城区的缓堵保畅,到双城腹心的城乡人口有序流动;从三峡库区的整乡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到武陵山区的全国农村电商样板……改革的勇气无处不迸发,改革的力量无处不彰显,改革的智慧无处不闪耀。五年来,重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踏石留印、蹄疾步稳,为城乡发展不断积聚着动力、创造着活力,也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动能。城市更新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城与乡,一个亘古不变的课题。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城乡高质量发展的两件大事,二者“时代同框”,深层次原因是发生在城乡的产业转换和需求调整。对重庆这个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而言,城市更新提升是发展的最强动力,能与乡村振兴形成联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交通拥堵、市政基础设施老化、城中村等“城市病”接踵而至。独特的四山夹三槽地形,形成了重庆狭窄、弯曲的道路特征。拥堵,成为城市管理难题、群众出行痛点。如何治堵?各区县积极改革创新。其中,南岸区以智能交通管理改革为切入点,努力念好“智、细、众”三字诀。何为“智”——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深度释放交通资源潜能。何为“细”——向城市管理细节要效率,化解致堵因素。何为“众”——注重群众参与,实现畅通城市共建共享。基于以上理念,南岸区创新形成了“方案生成+感应控制”的交通信号调控模式,制定细化到路口、时间、车道、技术支持、工程改造等具体事项的智能交通缓堵方案,在交通关键节点新增电子警察、违停抓拍摄像头等设施,探索车位共享机制,让“路长”协助交巡警工作……一个又一个细致入微的措施,对缓解拥堵起到了显著作用。数据显示,南岸区智能交通管理改革实施以来,试点区域高峰时段平均通行延误时间缩短20分钟,整体通行效率提升15%。江南立交工作日早高峰拥堵时长减少2个小时,进内环方向平均时速从29公里提升至47.5公里,50余万群众出行痛点得到有效解决。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进,提升了城市的承载力;老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则能保障居住安全、提升居住品质。初秋时节,漫步于南川东街,青砖瓦房、怀旧商铺、海报标语随处可见,让人仿佛穿越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街区。东街曾是南川的城市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容,逐渐沦为拥挤破旧的棚户区,改造东街成为几代南川人的夙愿。“这个工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