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富庙坝中国青年网

从重庆南川城区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盘旋,九月下旬的庙坝村在群山间探出一角青绿。远远望去,巍峨的青山连绵起伏,修缮一新的楼房整齐排列。越走越近,姿态各异的黑叶猴雕塑随处可见,村口的圆木秋千在风中轻盈地晃动,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庙坝村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山王坪镇东南部,地处高寒地区,位置偏僻,多年来一直是全区为数不多的市级贫困村。为改变村庄面貌,庙坝人发展绿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探索出了一条摆脱贫困走向乡村振兴的新路,人均收入由年的元增长到年的2.8万元。如今的庙坝,已成为城里人避暑纳凉、森林康养的网红之地,大部分的村民都有了小轿车,还在城里购置了新房。

走出大山的黄连,带走村民的“苦”

位于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庙坝村,平均海拔米,这里山上长的野生植物、地上种的农作物、家里养的家禽都是绿色天然的。怎样让这些生态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几经探索,一条“以绿为本”搞产业发展、不断激活绿水青山价值的脱贫致富路摆在了村民面前。

庙坝村党支部书记程坤祥从年起率先在村里种植了2亩黄连,到年,每年的黄连收入超过了2万元。在他的示范引领下,第二年,全村种植黄连50亩,村民增收70余万元。从黄连种植出发,村民们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作为南川区唯一的黄连种植基地,庙坝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黄连的生长,村民种植黄连的技术成熟,产出的黄连品质优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带动下,村民种植黄连的产量不断提高,种植的规模不断增大,种植面积从年的亩增加到年的亩,市场价格从每公斤60元涨到元,依托电商走向全国的黄连让村民感觉到收获的喜悦。

飞进大山的蜜蜂,酿造生活的“甜”

庙坝村一直有养蜂的传统,现在村里大部分农户在养蜂,全村养殖中蜂群。因村内生长着大量的黄连、五倍子、龙胆草等药植,这里产出的蜂蜜味微苦,同时具有药性,是当之无愧的纯天然“药蜜”。

村民张廷刚通过养蜂过上了甜蜜的日子。张廷刚家附近的田地里、山坡上全都摆着整齐的蜂箱。“我从年开始养蜂,以前养10群中蜂都很难管理,现在我养群也很轻松。”说起养蜂,张廷刚的音调不由地提高了些。他介绍说,为了帮助村民们科学养殖,南川区畜牧局的专家不定期为村民进行培训,“现在我平均每群可以收割8斤左右的蜂蜜,多的时候能收15斤”。庙坝村蜂蜜的价格也从年的每斤15元变成现在的每斤元。

凭借养蜂产业,张廷刚每年的收入不断增加。年,张廷刚在山王坪镇买了新房,全家人都住到镇上。“我母亲已经84岁的高龄了,住在镇上看病更方便,儿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他的生活费、学费,家里都能负担。”张廷刚说。年,张廷刚换了一辆新车,回村子里发展自己的产业更方便了。

今年,村里注册了“百花黑叶猴”蜂蜜商标。有了品牌,张廷刚的信心更足了,他将把蜂群的规模扩大到群。

在曾经闭塞落后的日子里,村民们没想到漫山遍野生长的黄连、自由放养的家禽、地里无人问津的土货会成为村里的王牌绿色产品,“我们这才明白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守着绿色宝库过贫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程坤祥笃定地说。

“靠山吃山”的乡村旅游,让村民更富村庄更美

农特产品资源丰富的庙坝村,处在天山坪风景区核心地带,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夏季温度低至21摄氏度,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优势。随着交通与生活条件的改善,这里开始成为城里人休闲避暑的新选择。年,程坤祥敏锐地察觉到乡村旅游产业的前景,对自家旧房进行了改造,建起了庙坝村的首批农家乐,当年旅游收入达到2万元。

从年开始,随着游客们的口碑相传,庙坝村“世外桃源、避暑胜地”的名声逐渐打响。程坤祥原有的六间客房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规模,正当他苦于资金短缺时,中国农业银行提供了面向农村创业的扶持政策。年,程坤祥一家向农行贷款60万元,新建了有21间客房的农家乐,去年旅游纯收入超过了10万元。“越来越多的游客倒逼我们创业,先有需求后有产业,再加上国家这么支持,我们赚钱水到渠成。”程坤祥感慨地说。

如今,村里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发展了5家农家乐,床位增加到多张。年,全村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万元,带动村民劳务增收20余万元,庙坝村被评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

黑叶猴栖息地是庙坝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白颊黑叶猴,被列为濒危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白颊黑叶猴只有多只,庙坝就有多只,占了十分之一,这在重庆也是唯一的。”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宋建峰告诉记者。

今年,在山王坪镇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村里打造了黑叶猴雕塑,将大山深处的动物“请”到游客身边,游客来村里旅游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猴元素,庙坝村摇身一变成了“黑叶猴主题村”。

黑叶猴对野外生存环境非常挑剔,而庙坝村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宋建峰说,打造“黑叶猴主题村”既能让大家认识黑叶猴,提高村民和游客对黑叶猴的保护意识,也有助于保护好村里的生态,管理好大自然赐予的天然财富,让黑叶猴拥有更自然的生活环境,同时还避免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让庙坝村的乡村环境变得更舒适、更美好。

(本报记者李宏张国圣)

(来源: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