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颖/文王加喜/图
从武隆火车站出发,驱车半小时后到达了武隆区沧沟乡青杠村。一路上,山岭绿意葱茏,高高的烽火台、逼真的飞马传讯雕像、飘扬的店铺幡旗、古老的吊脚楼相继映入眼帘,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这个村子好漂亮!”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古色古香、干净整洁的村子曾是无人问津、村里人纷纷“逃离”的深山穷村。青杠村位于沧沟乡南部,东临彭水,南靠乌江,全村户人,居住在15.11平方千米的野寒山麓,一度因山隔水阻、道路不通,经济发展滞后,戴着“市级贫困村”和“后进村”两顶帽子。
正当青杠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军向记者介绍情况时,一位老太太走过来拉着何军的手说:“我们的生活变好了要感谢你们喔,可惜我的老伴没福气,没有看到现在村里的变化,没有享受到党的好政策……”近年来青杠村有哪些变化?在记者的深入了解下,青杠村的“变美”缘由一一展现。
心路通了,青杠村变金凤凰
年12月22日,沿着山路颠簸了2个多小时后,武隆区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军作为第一书记到青杠村报到。偏远、清冷是何军对青杠村的第一印象,而村民们挂在嘴边那句“在村里呆了这么久,我们的家乡是不会改变的”更让他眉头紧皱。
交通不便、季节性缺水、大片土地撂荒、全村硬化公路不到米……村里青壮年对家乡失去希望,纷纷外出务工,支部书记也空缺一年多,没人愿意干。有村民“安慰”何军说,“你到我们村来了,就自认倒霉吧”。村民们都认为没有希望的村庄,该如何发展?
凝聚人心才有发展的力量,何军决定从改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开始。开党员大会,整顿党员干部的作风,进行积分管理;精选村支书,强配村支两委班子;委员宣讲团进村,宣传党的政策……系列“组合拳”下来,村里干部的思想端正了。紧接着,何军和村支两委共同编制了全村发展规划。
但是,村民们并不相信“穷乡僻壤”的村子能够“山鸡变凤凰”,对实施的各种措施大都持观望态度,觉得自身利益受损的事情都坚决反对,尤其乡村发展需要“迁坟”“拆庙”,村民们更是多有阻挠。
年2月的一天,何军组织召开院坝会,为流转亩土地发展集体经济征求村民们的意见。大部分村民一开始并不愿意,他们有的认为流转费低,有的担心土地流转了就没地种菜,对发展集体经济并不看好。“想到村民们可能会反对,但没想到会反对得这么厉害。有赖在地上撒泼耍浑的,有气势汹汹撂狠话的,更有威胁要喝农药的。”何军回忆,做了两个月的土地流转工作,村民就骂了两个月。
一个个解释,一户户劝说,村委领导班子白天上班,晚上召开院坝会,或反复奔走于彭水、涪陵、南川等地,去外出农户的家里办公。同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等8批余人次到武隆区大洞河、黄莺、羊角,南川区大观镇,贵州湄潭县等地考察学习。“我还记得从湄潭回来的路上,每个人都围绕‘我要为家乡出力’表态发言,大家长了见识,强了信心,也充满了干劲。”何军说。
在何军等人的努力下,村民们同意拆除2座寺庙、搬迁13座坟墓、拆除20余家畜圈,还吸引了冉圣元、杨霜雪、冉银华等13名本土人才回乡带头发展产业。人心齐、泰山移,在武隆区政协扶贫集团的帮助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青杠村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乡村旅游。新建产业路2.6千米、改扩建公路3.6千米,新修水池23口立方米、新修3口蓄水塘和1口0立方米的山坪塘;改良土地0亩;从接龙水库通过管网引水,彻底告别季节性缺水的历史……年底,青杠村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年5月,青杠村全村实现脱贫。
“从院坝会少有人参加到每次开会村民们都愿意听、愿意说,从放弃、反对、观望到大家都撸起袖子加油干,三年多来,人心的转变最让人动容。如今,青杠人的心拧在一起,为青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何军感慨地说道。
产业旺了,野寒山变颜值打卡地
在青杠村驿园内,记者看到几块平整土地被划分成许多小格子,每个格子旁树立的牌子,标注着这块土地的专属信息:编号、管护人等,像游戏里的“开心农场”。一旁的何军介绍说,这是“野寒山网上自留地”项目,城里人支付元或元的认购金就能拥有一块农村菜园,平日里交由农户管理,自己可随时带孩子们前往体验种菜和采摘乐趣。
年9月,青杠村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重庆野寒山开发有限公司”,并通过土地流转亩,发展了樱桃亩(包含50亩自留地),梨、柿子等四季水果亩,还有80亩柑柚,同时套种西瓜、南瓜、农作物等。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公司在年底决定扩大经营规模,向全村村民伸出“橄榄枝”——由支部书记担任法人,村民可自愿入股,以每股不超过元认领股份,成为村集体经济股东。“当时,有户村民现金入股40万元,投资村民将以年底分红的形式获得收益。”村支部书记冉圣元介绍。
为了盘活林下土地资源,青杠村还成立了尖峰岭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林下土鸡余只,建成“驿市”土特产品交易市场、电商网点、供销社基层社等消费扶贫服务平台,挖掘了麻糖、辣椒酱等本村土特产品;在本村设立了九三学社专家大院,为全村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青杠村已实现收入10万余元。
“既可以收土地流转费,在地里种菜还可以赚一笔管理费,除供应的时蔬外,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我办了4块自留地,算下来收入相当不错。”昔日的荒地变为了如今的聚宝盆,曾经的贫困户冉光太高兴地说道。
与此同时,通过邀请政协委员进村调研把脉,反复论证,青杠村确定了“重走千年古道、寻找最美乡愁”的旅游发展思路。通过深度挖掘古渡口、古盐道、古驿站、古村落“四古”文化,打造“古渡驿站”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示范点。何军说,“我们以古驿站为主线,融合丛林探险、野地寻趣、农事体验等主题,在世界自然遗产‘后坪天坑’开发之前,抢占乡村旅游制高点,让去‘后坪天坑’的游客,都在青杠歇歇脚。”
年8月,由驿站、驿园、驿市等组成的“古渡驿站”正式对外开放。茶铺、天井式房屋、古朴精美的木桩雕刻、以假乱真的茅草屋顶、木式推车商铺……徘徊其间,宛若回到大唐古景。年,青杠村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乌江老渡口颜值打卡地。目前,青杠村已培育6家农家乐,带动了36户农户吃上“旅游饭”。
乡村振兴,要打好品牌和特色“两张牌”。“我们计划用3年至5年时间,培育壮大‘野寒山’品牌系列特色产品,加速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特色观光等新型业态,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何军充满信心地说道。
笑容多了,小山村刮起和谐乡风
“各位众乡亲,咱们把话摆,改革三十载,大家富起来……乡风要文明,民风要和谐,改变旧风俗,从我做表率……”在“驿路”漫步,青杠村的公告栏上,一首《乡村新风歌》格外引人注意。
沿着公告栏往前走两分钟,就到了“杨家小院”。房屋两层高,院坝里干净整洁,冬日阳光下,多肉、玫瑰等各类植物生机勃勃。小院房前贴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家训孝贤之家”并获得了“婆媳和、夫妻亲、子孙孝、家业兴”的称号。仔细一看,每家的家训和称号都不一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何逐步让温饱不愁、迈向小康的质朴村民走上凝心聚力共建家园的良性发展之路,真正杜绝“等靠要”思想,实现农民的事情自己办、农民的家园自己建,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最值得思考的关键所在,也是青杠村村支两委一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