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明月何曾是两乡
余道勇
金秋又到,金佛山上的方竹林经过一夏的孕育,肥硕的方竹笋穿越时空隧道,从肥沃的土层里钻出来,呈现于世人面前。月儿缺了又圆,高挂在金佛山之巅,金辉洒落在山坡上。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吸引了众多的镜头和目光!中秋的圆月与方竹,一圆一方,引起我无尽的遐思,一切的美好,总在方圆之间啊!
雨后的秋笋,拔尖儿地往地面上拱。有摄影爱好者花上四天四夜用慢镜头捕获到了一根笋子的生长,让我们在数十秒的时间内看到了方竹笋顽强地冲破母亲的胎盘,哔哔剥剥地刺向地面,指向苍穹!
这就是金佛山上的灵气!方竹与圆月,必然陪伴着我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当中秋与方竹相互交映,我便很得意地在朋友圈里展示这世上不多见的秋后竹笋,去吸引众多的目光,聚焦在我的点赞里,去收获那一份秋天的喜悦。然后,我给远方的朋友寄去数十根新嫩的方竹笋,虽然邮寄费超过了购买的价格,我仍然乐于享受那种与人分享秋笋的快乐。这种快乐,胜过了一盒月饼的份量。方竹虽然不在五谷之列,但谁能说这不是农人的丰收季节呢!
竹子在金佛山周边山水之间,确实是寻常之物。走在乡间,行在山里,路边河畔,一枝枝竹长得自然而茂盛。金佛山的土地滋养了一片一片竹;金佛山的竹,熏陶了一代一代人。宋代苏轼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金佛山下的我,有这么一种福气,天生就“居有竹”。中国文人素来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来进行崇拜。清代南川籍举人周伯寅回乡游历金佛山,也不忘记作一首诗,诗中当然离不开竹子了。诗云:“一枝邛竹一诗囊,两腋清风送夕阳。几度别僧还小立,天生两眼为山忙。”这首诗至今仍然刻录在金佛山西坡碧潭幽谷的入口处。
有了文化的因子,月亮和方竹才真的获得了提升,就象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仙飞升。神仙也是人,是不死的人,人死了就是鬼神,不死而成神就成为仙。比如嫦娥奔月,嫦娥肯定是人间最美丽、最惹人爱的女子,她不能属于哪一个人,她只能是一个象征,一种寄托,所以她只有飞升到月宫里成仙。她是寂寞的,但她用她的寂寞换来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人间欢乐,酿造了“何处相思明月楼”的酸甜苦辣相思!只可惜,陪伴嫦娥的吴刚,砍的是一株桂花而不是方竹。不过也正好,方竹在秋天拱出,配上圆月和月饼,呈上一道百笋盛宴,岂不更妙?
中国人向来推崇天圆地方,表达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这千万年的相伴相随,不知道这方竹是不是也修得了灵气,于金佛山之巅,立地成佛了。
中秋的月,向来是多愁善感的、充满思念和期翼的,如“月是故乡明”“天涯共此时”“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之类的诗句,无不将人类最敏感、最深沉的亲情、爱情寄托于明月之上。山间之竹,向来却是坚强的,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又如“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这是竹的孤傲和顽强。而秋天的笋,却又如同秋月一样,有着最为鲜嫩、柔弱的特质而深为人们喜爱。每到深秋,金佛山上一日天凉一日,方竹笋随着秋雨一节一节快速长高,成为盛夏之后的第一道风景和美食,送达游客面前。
秋又至,天又凉。月儿远远的挂在天上,朗朗俯视大地,照亮了我,也照亮了你。但我不知道,是哪一缕光亮照亮着家乡的残荷,是哪一缕光亮照亮我身边的方竹?真是太佩服苏东坡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绝响!
又想起王昌龄的诗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当方竹笋和中秋月相遇相逢,会不会涌起惜别的离伤?我想它们不会,因为,它们永远驻扎在我的心里面,即使月儿圆了又缺,竹笋枯了又长,秋月秋笋带给人间的欢乐,却是永远不会抹去的。就象嫦娥的飞升,已成为一道永恒的精神!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无论远行的人们,还是归家的学子,都借着山月,将一抔洁白的美好,和着一杯陈年佳酿,寄托于万古不变的自然之月,抒写着七彩斑斓的心中之月。这个世界,便沉浸在温暖的月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