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再一次点赞突泉县扶贫资产管理模式

一早,68岁的李喜春就拉着一车青草回了家,粉碎青草、三轮送料、铁锹填料、喂养牛群。

李喜春家住突泉县赛银花村,是当地的脱贫户。“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成了贫困户,也不敢去左邻右舍串门,生怕别人以为我是去借钱的。”回忆过去,李喜春有些无奈。

为帮助李喜春家脱贫致富,县里给了2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李喜春购买了2头西门塔尔母牛。然而,他心中曾一直有个担忧,“要是扶贫工作结束了,村里把这扶贫牛收回去了,我以后可咋办?”

脱贫攻坚过程中,有类似想法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为此,突泉县要求,获得扶贫资金的贫困户都与村委会签订扶贫资产确权书,明确扶贫资产归贫困户本人所有,产生的后续效益也都由贫困户本人受益。同时,还要签订扶贫资产承诺书,贫困户承诺不随意出售处理扶贫资产。如今,村委会里的一本本扶贫资产管理账本,记录着每一笔扶贫资产的详细情况。

“自打签了扶贫资产确权书,知道这牛就是咱自己的,饲养得更细心了。”李喜春笑道。如今,他家的扶贫牛已从最开始的2头发展到了12头,同时依托政策,领养了20只小尾寒羊,也产生了5万多元的经济效益。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突泉县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从县级扶贫企业的资金流动,到养牛合作社的资产变化,再到村民家中的牛羊买卖,对每笔扶贫资产的去向都能了如指掌,对每次增值都能心中有数。

截至目前,突泉县共形成扶贫资产近16亿元,到户产业从无到有、主导产业从弱到强、村集体经济从小到大,扶贫资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但为脱贫攻坚工作“续航”,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充沛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猛赫

编辑/崔悦

审核/陈丽红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