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培育职业意识互通师资创新职普融通

北京湿疹医院简介 https://m-mip.39.net/fk/mipso_8814865.html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创办于年,是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重庆市首批国家级别重点职业中学、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建设学校、双优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近人、学生多人。

创新理念探索建立常态机制

年以来,学校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精神,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精神为指导,探索构建职业学(Vocational-School)、政府部门(Government)、普通中小学(School)三方深度融通,形成培育职业意识的“V—G—S”三方协同育人模式。

一是定期组织初中学生来学校参加职业生涯体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知识能力、心理发展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引导学生理性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升学方向,为未来职业选择做好铺垫。

二是定期组织高中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学校进行职业体验、见习,为升学选择职业、为职业生源规划打好基础。养老护理实训室、服装生产加工中心、京东校园馆、数控加工中心等实训基地都展示了职业教育的魅力。

三是构建师资协同发展共同体,以区“三课联动”为依托,职校和普教教师共同研究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源共享,深度实施“职普融通”。

四是搭建“同级一体”招生平台。学校积极协同区教育部门,将中职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纳入同一系统,学生依据分数段和职业体验选填志愿,实现了“职普”招生的大体相当。年以来,学校每年招生人数都超过招生计划人以上,真正提高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五是成立“职普融通”体验中心,对全区普通中学开放,并提供相应的职业体验课程。VR、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实训室走在时代前沿,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体现了专业性和前瞻性。

“V—G—S”模式在职业意识、职业规划、未来职业选择、知识转换、技术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才和特长发展。实施以来,中职生和普通中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升学观”“职业观”,搭建了“先试吃,再点菜”的“职普融通”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培育了大量既有职业意识又具备创新思维的优秀毕业生,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校会计专业届毕业生邹敬东同学,现就职于南川区科技部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届毕业生鲜隽桦同学,目前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攻读高等教育硕士学位,即将赴香港攻读博士。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届毕业生张忆同学,现就读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因技能成绩突出,已获得就读本科院校的资格。旅游与服务管理升学班学生叶敏,在年的职教高考中,考入重庆师范大学……

制度保障扎实推进深度融通

——制度先行。根据南川区情、校情、教情和学情,与区内5所中学组建“职普”协同发展共同体。区教育部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由区教育部门分管职业教育领导任组长,学校校长和5所普通中学校长任成员,制定了“重庆市南川区‘职普融通’规划方案”“重庆市南川区‘职普融通’管理条例”等制度,形成“职普融通”长效发展机制,为“职普融通”教育的横向联动奠定基础。

——师资保障。学校依托领导小组,发挥主导作用,根据“职普融通”工作计划,定期派遣5个教师团队到合作学校交流。学校聘请行业和产业优秀的专业技术骨干、工程师、能工巧匠等参与师资交流活动。学校也定期为合作学校教师进行职业意识、职业规划培训。

——经费保障。区“职普融通”领导小组统筹活动经费,制定促进“职普融通”工作奖励机制,经费主要用于开展“职普融通”教育的设施设备的配置和校长、教师、学生的培训等工作。对实施“职普融通”工作实行年度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区教育系统的综合考核。

——专业引领。学校积极发挥国家中职示范校、高水平中职建设学校等项目的示范功能,大力宣传推进“职普融通”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合作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协同发展构建融通课程体系

学校积极协同5所普通中学,依据国家产业发展趋势,结合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1项重庆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的调查现状,于年制定了“三域融通”课程体系,保障“V—G—S”模式的实施。

“三域融通”即学科域、职业域、产业域的“职普融通”。该课程体系能够体现职业域的关键能力课程,以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物理、化学为主的普通中学课程,以专业意识和专业文化为主的职业学校课程。在普通中学增强职业课程的渗透,在职业中学进行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渗透。

一是专业域课程和职业域课程在初中课程中渗透,初中学校每月以班会、科技课、综合实践课的形式进入课程教学,最终以考察的方式进行评价,既不大量占用学生时间和精力,又能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为以后升入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奠定基础。

二是在普通高中渗透专业域课程和职业域课程,每学期以主题活动、综合实践课的形式进行职业意识培养,让普通高中学生深入了解国家产业发展现状,能在职业选择时有的放矢,规划未来就业方向。

三是在职业域、专业域、学科域中融合劳动教育课程,普通中学生到学校体验生产性实训课程,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三域融通”的桥梁,打通了学科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壁垒。

四是学校在文化基础课程的评价方式、课程难度、课时数量上借鉴普通高中模式,在高一年级阶段的知识量和课时量接近普通高中,为以后学生对口升学和未来专业发展奠基,为学生进行“中本贯通”培养做好准备。

五是科学评价,采取考察与书面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察占60%、自评占40%,打破了“一纸定成绩、一纸定好坏”的二元思维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近5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区教育系统综合考核特等奖,多项成果获年重庆市职业教育典型案例一等奖。学生李杭、邓雅露荣获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中职组)二等奖;李洋和夏浩然荣获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团体三等奖。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张蔓莎在刚刚结束的重庆市第十三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合作的5所学校教育质量也明显提升,有两人考入知名院校。

互通师资形成联合培养模式

学校充分发挥各校师资优势,每年3—4月派遣5组专业教师和校企合作企业的教师到5所合作中学进行职业启蒙活动,合作中学选派科技教师、信息教师、综合实践教师到学校交流,体验职业素养的发展需求。

在融通层级及深度上,打破原来只在初中学校实行的“职普融通”,不仅对学生进行报考职业学校的职业意识培养,而且也对高中学生进行高考职业规划培养。

改革融通方式,不依据普通中学生的文化成绩确定职业意向,而是依据个性特长和身心发展引领职业意识体验,针对初三、高三毕业生举办一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宣讲,保证学生升学前对未来职业规划具有充分的了解。

提高文化心理认同度,学校利用每年的职业活动周,深入合作学校所在的乡镇和街道,举行职业教育展示活动、技术技能志愿服务等活动,把技术技能服务社会做实做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V—G—S”运行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认同度。

学校联合5所合作中学,依托“三域融通”课程体系,开展了“职业启蒙夏令营”活动,特别是每年3—4月实施的“走进初中”“面向高中”的职业意识、职业规划活动,如“职业规划的普及性宣讲”、合作中学的“职业体验课程”、“中学职业体验基地”等课程内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地落实国家“职普融通”政策,使学生成为信息技术、制造加工等行业的骨干力量,为落实“职普融通”政策提供了新样态,受惠学生达2.7万多名。

近5年来,学校教师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6项;合作学校教师成为名校长工作室骨干力量,教师获得学科类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16项,展示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推行的“V—G—S”模式,丰富了“职普融通”体系,培养了学生职业意识,使学生职业规划明确清晰、可执行。通过构建“三域融通”的课程体系,理顺“职普融通”模式,有力地保障“职普融通”开展,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能力,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年5月,校长张健代表重庆市中职学校作交流发言,受到了表彰,得到社会高度认可。项目组成员主持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教材中心课题3项、市级规划重点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出版著作2部。

近年来,学校编制的校本课程获得国家级别和市级一等奖、二等奖4项;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职业意向明显,职业技能突出,成为高校和中职学校的优秀学生多人次;合作学校的学生就业后大多数成为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该模式还在四川、山东等4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获批立项建设市级A类优质中职学校,以计算机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三个专业立项建设市级优质专业为契机,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国家输送高水平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