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位于重庆南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幅员面积.00km,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为.00m,最低海拔为.00m,多年平均降水量毫米,最多年.8毫米,最少年.2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5.3℃;多年平均日照数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蒸发量毫米,多年平均无霜期天。
南川区水资源量14.98亿立方米(百度百科显示水资源总量2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8.87亿立方米,本文数据参考南川区水利局文件-《南川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年)》),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4.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3亿立方米(河川基流量与地下水排泄量相等,故扣除),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水资源质量总体较好,全区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占61.6%。
1地下水现状
本地区主要含水层为侏罗系中、上统砂、泥岩,区内主要构造为神童逆断层和石溪向斜。构造作用中等,岩层较缓,倾角一般为10°-30°,构造裂隙在构造复合、转折部位发育较好。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全区,地表出露普遍,井、泉众多,为当地居民之主要饮用水源,一般埋深较浅,几乎都产出在风化带影响范围之内。
1.1地下水分布特点
区内地下水多属裂隙水,且分布十分广泛,少数地段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内含有孔隙水,但在区内分布不均匀,呈零星分布。
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它埋藏于地下浅部砂岩、泥岩之风化带中,以砂岩裂隙和泥岩网状微裂隙储存为主,在河图长坪村-土溪黎香湖一带,由于其主要分布遂宁组钙质泥岩,在泥岩内部形成一些溶蚀孔隙,在这一带地下水还兼有溶蚀孔隙裂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多属潜水类型,部分微具承压特点,该类型地下水分布十分广泛,凡是在具有一定汇水条件的地方均可见及。
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它埋藏在地表松散沉积物粒间孔隙之中,深度一般在0-3m之间,在研究区内均有分布,但不连续,不具开采价值。
1.2地下水富水性
区内各地段的富水性差异较大,水量分布极不均匀,这与该地方的岩性、构造、裂隙发育条件、汇水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在切割弱岩层倾角缓节理裂隙发育汇水面积大的山麓地带,其富水性比较好,反之在切割强烈岩层倾角陡节理裂隙不发育且汇水面积相对较小的山腰及山脊地段,其富水性相对较差。
1.3地下水的埋深
区内地下水位高,埋深浅。本区基岩裂隙水一般为潜水,其埋深80%以上的在0-5m之间,尤以0-3m为多。但在上沙溪庙组分布的丘陵区,如土溪乡以西一带,也有水位较深者。另外,在裂隙潜水广泛分布的背景下,亦有时可见局部承压水出现。总之,在通常情况下,地面坡度大的地方,潜水面的坡度也大,但是后者总是小于前者。
1.4地下水动态平衡及补、径、排
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大气降水到达地面以后,一部分转变成地表径流,一部分在汇水区汇集,经包气带孔隙裂隙下渗,一部分水以结合水、毛细水的形式滞留在包气带中,再一部分通过包气带入渗补给含水层,这部分水在含水层的裂隙中储藏运移,在重力作用下通过静水压力由高水位的地方流向低水位的地方,这中间由于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会出现一定的水头损失,最后在最低洼出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以泄流的形式直接排入河流或以人工开采的形式排泄。区内大部分地段补给排泄条件良好,径流途径较短。
区内地下水动态不稳定,影响区内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为气象条件和人为活动,在降雨较为集中的4-9月,地下水位普遍较高。
1.5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1)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型、HCO3—Ca以及HCO3—Ca·Mg为主。
(2)地下水中重微量元素含量整体偏低,绝大部分水质都在III类水标准以内。
(3)地下水中主要阴阳离子碳酸氢根、硫酸根、钙离子、镁离子均表现出与含水岩组相对应的关系,即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水>碎屑岩水。
(4)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地下水径流过程中以碳酸钙和白云石的共同溶解为主。
2存在问题
①普遍存在微生物污染严重,铁锰浓度超标等安全隐患,不适宜直接饮用。
②地下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偏高(大多由周围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导致)。
③各种自然资源开采如页岩气开采破坏污染地下水。
④农业耕作施用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地表渗流进入地下水,从而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注:严格来说,地下水调查需遵循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三步骤进行,从而得到包括水文地质图件以及文字报告等地下水调查成果,但本人条件能力以及水平有限无法进行上述操作,因此本文为参考网上资料对于重庆市南川区地下水的一个总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文段资料数据有误,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肖明友李永刚.渝南红层区地下水主要赋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南川区为例NO.18
樊连杰裴建国邹胜章等.重庆市南川区南部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岩溶,,36(5):-.
南川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年)-重庆市南川区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