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三产融出新局面美丽乡村入画来

  产业园里,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忙着采摘果子和药材;依山而建的村落里,房前屋后卫生整洁,街巷庭院绿树常青;平整的公路蜿蜒曲折,从村外一直通到家门口……产业旺、生态美、道路畅,南川广袤的田野上,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巨变。

  南川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精心描绘乡村振兴画卷。

  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南川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任务、关键性举措,在夯实粮食、生猪、蔬菜等“基本盘”的基础上,坚持“特色产业为支撑、融合发展为路径、农民增收为目标”的方针,着力扩规模、强加工、促融合、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质效加速提升。

  近年来,南川围绕方竹笋、古树茶、中药材和南川米、蓝莓“3+2”特色产业,积极做大基地、做强加工、做优品牌,累计建成主导产业标准化基地示范园个,“3+2”特色产业年产值超过30亿元,并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区县。

  据统计,南川目前有茶叶基地12万亩(含古树茶1万亩),成功创建“国家茶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金佛玉翠”获重庆名茶称号,“南川古树茶”列入重庆茶叶三大品牌,南川红碎茶亮相中国国际茶博会。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含野生),初步形成了环金佛山中药材产业带,建成7个品种良繁基地,新建中药材加工基地4个、新增加工产能1.2万吨。

  方竹笋种植基地达到23万亩,年产达2.5万吨,年加工能力突破2.5万吨,入列重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绿色精品稻米基地在5万亩以上,“南川米”种植规模稳定在38万亩,“南川米”荣获“中国十大好吃米饭”、重庆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殊荣。

  蓝莓产业基地近1万亩,全市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成功落户南川,建成嘉蓝悦霖蓝莓精深加工生产线。

  “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多措并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并将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休闲农业作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取得了初步成效。”南川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南川将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着力建设都市农业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能。”

  未来几年,南川还将推进科技强农,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高标准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力求让现代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货足价稳,中药材、茶叶、方竹笋、南川米和蓝莓等特色产业效益和质量显著提高,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迈出坚实步伐。

  力争到年末,“3+2”特色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实现翻番。

  让农村生态更优美,村民生活更舒适

  走进鸣玉镇向家沟,绿水青山环抱下,青砖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院内石磨、陶罐等小品点缀其中,独具风趣。远远望去,民宅与凉亭、回廊串联成线,形成一条“稻香渔歌”的旅游长廊,穿村而过,自成一幅诗意田园的美丽画卷。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类似向家沟这样的乡村美景,在南川并不是个例。

  近年来,南川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薄弱环节,扎实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新建和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雨污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等,积极优化交通、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大乡村资源、自然景观和传统风貌等原生形态保护力度,守护“渝味”乡村。

  同时,南川坚持“点、线、面”相结合,以已建成示范点为基础,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建立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成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此外,南川还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做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改善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内外兼修之下,南川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全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家园。

  目前,南川区个行政村实现了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建成垃圾分类示范村个;建成市级绿色示范村36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28个,“四好农村路”完成率全市第一,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

  新年新气象。接下来南川将进一步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村容村貌提升,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全域拓展,进一步擦亮“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招牌,建设主城都市区近郊游、周末游和乡村度假首选地。

  “三治结合”共同发力,乡村治理成效明显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

  一直以来,南川把夯实基层治理作为固本之策,全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去年10月,国家农业农村部   据了解,木凉镇汉场坝村地处大观园核心区,村党委设2个党支部,有名党员。该村以“小公约、小民主、小服务、小调解、小平安”等“五小工程”为支持点,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赢得社会各界普遍认可。

  汉场坝村,正是南川持续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的一个缩影。到年底,南川已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8个,个村(社区)达到“三治结合”建设标准。

  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南川长期以来的“深耕细作”。

  “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汲取传统乡村社会的德治基因,持续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多措并举,整体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川坚持塑形铸魂两手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村民传承优良家训家风,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向上向善新风尚。

  下一步,南川区将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夯实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过去几年,南川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着力抓重点、创特色、求突破、出经验,全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1.23万户4.38万人如期脱贫。

  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了坚实基础,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南川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坚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交通、生态、旅游、环境等乡村振兴潜力和优势,围绕打造“市级核心示范区”、下好“试点先手棋”,奋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今,南川正全力在巩固拓展上聚力,纵深推动脱贫摘帽后持续稳定发展。南川将继续坚持“四个不摘”,着力在责任、收入、住房、医疗、教育、饮水、就业、易地搬迁、基础设施、消费10个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实现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南川率先探索出的“三个一”防止返贫、低收入群体“三到位”帮扶、产业发展、民企帮扶等做法得到广大群众和上级部门充分肯定,被推荐为重庆唯一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区县。

  下一步,南川将深化实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行动,确保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并且,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和集体资产改革,让村民获得更多改革红利,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动力活力。

  同时,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农村加速向现代化迈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