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期,贵州北部出现了三位贤人,分别是舍人、盛览、尹珍,这是贵州历史最早的文化名人,并称为“汉三贤”。其中的尹珍是贵州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尹珍是东汉时期的牂牁郡毋敛县(独山)人,字道真。他在早年拜许慎为师,研习五经,后来到黔北一带开馆教学。唐朝时期的播州绥阳一带曾经设立尹珍讲堂碑,今正安县毋敛坝有尹珍墓及务本堂遗。道真县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正安县。年,将正安县东北地设县。为了纪念尹珍,因而取名为道真县。虽然道真在历史上和中原文化有联系,但是由于这里山高路远,使得道真长期处于蛮荒、落后的状态,因而这里却保留了更多的民族文化和原始宗教文化,例如仡佬族文化、傩文化等。中华仡佬文化园道真是仡佬族的聚居地,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自治民族的县份之一,仡佬族人口约占全国仡佬族人口1/3。如今这里的仡佬族传统饮食文化、丧葬文化、哭嫁文化、石刻文化、剪纸艺术、刺绣艺术、民歌艺术、唢呐艺术、竹编工艺和纸扎工艺等。年5月,道真的中华仡佬文化园开园,开辟了道真县的文化旅游之路。傩文化是道真县的另外一种文化。在贵州黔东北一带,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宗教崇拜,有古代楚国巫风的遗留。这些原始宗教崇拜道家、儒家等思想融合,也就出现了黔东北特色的傩文化。道真、德江、江口等地的傩文化都十分浓厚。道真的傩戏比较出名,现在还有50余个坛班。道真傩戏表演中主要角色面具70多种,常用打击乐10余种,蟒袍等常用服饰头饰各20多种,口条10余种,师刀等道具50多种,“清水柳”、“摇板”等唱腔30余种,《跑功曹》等常演剧目两三百种。年,道真县建设的中国傩城开城,已经建成三幺台仡佬文化展示区、仡佬民俗广场、夜郎古街等项目,是中国傩戏学会授牌的傩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傩城,能够体验仡佬族的“三幺台”饮食文化习俗,能够近距离观看“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欣赏傩戏演出等,是道真县又一个文化旅游胜地。洛龙古镇地处黔渝两省市交界处,素有“黔蜀门屏、北门要塞”之称。现存老街约米长,宽约4米,全部由青石板铺成。街道两侧是黔北仡佬民族风格的木楼,整条古街曲径通幽,古朴典雅。还有传承数千年的仡佬族语言和服饰以及仡佬民族文化傩戏和传承百多年的洛龙花灯,山歌,打闹歌,哭嫁歌等。道真不久民族文化浓厚,自然风光也是绝美。主要的自然景观有大沙河保护区、插旗山、华山林场、芙蓉江峡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大沙河保护区,位于道真北部,与重庆南川、武隆相邻。保护区内银杉平方米,银杉植被数量和分布面积居全国之首,有全国最大的单体银杉植株——银杉王。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银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林麝、云豹、金钱豹4种。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插旗山位于旧城镇土城关村和槐坪村交界处,巍峨绵亘,峰峦叠翠、悬岩壁立。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大军曾在山顶遍插旌旗,遂有“插旗山”之称。山上原有古寺名“灵岩寺”。台上原有凉亭已毁,唯建于峰顶的翠飞阁尚存。石笋峰位于插旗山附近,在蜿蜒的山路上远远地就看见一块高耸入云的石头。仙米洞位于上坝乡双河村,距县城14公里。洞长15公里,分首洞、左洞和右洞。仙米洞于3年开始对外开放,现只开发仙米洞米。仙米洞有少部分的上、下石梯,总体上洞底平坦,沿途中有洞壁呈3到4级阶梯状,并有地下水。仙米洞的碳酸钙沉积十分发育,在左洞集中分布有洁白透明的各类钟乳石、石笋、石柱、卷曲石等。道真有最具特色的有芙蓉江和梅江两条水系。芙蓉江两岸绝壁直立,江中怪石嶙峋,江水碧绿,景色壮美幽深。在玉溪镇凇江村三河口梅江与芙蓉江、丁家溪交汇处,有三河口温泉,温泉出水温度达41度,在这里既可沐浴、又可垂钓。道真县华山林场位于道真自治县三桥镇塘村,距县城25公里,平均海拔米,林区总面积2.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有天门洞、石笋、石林、竹海、奇形怪树、溶洞、野生动植物。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