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明寄予厚望的袁应泰,是如何接连丢失辽

好吧,别管熊廷弼的心情有多失落了!

熊廷弼是走了,可是还是需要人站出来接替熊廷弼的职务,毕竟辽东这块烂得不能够再烂的摊子还要有人收拾,辽东出了事,还是要有人站出来背黑锅。

这个很不幸的人很快被满朝文武大臣和朱由校找到了。

他就是袁应泰。

袁应泰

说起袁应泰,那可有得说啦!

袁应泰

袁应泰,字大来,陕西凤翔(今陕西宝鸡)人。

袁应泰在万历二十三年(公元年)的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考中进士,被任命为临漳知县。好好干,争取早点转正!

群众利益无小事!

袁应泰坦率做人,坦诚做事,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24小时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就这样任劳任怨地为临漳县城的老百姓干了许多好事,许多实事。

如果天下所有当官的人都像袁应泰那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早就由梦想变成现实了。袁应泰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是他在治水方面却非常有天赋,他调集临漳县城的所有青壮年在漳水两岸修筑了四十多里的堤坝,以防止漳水决堤,给漳水附近的百姓带来灾难和损失,真正做到了“预防胜于治疗”。袁应泰做好事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很快袁应泰的事情就传到了中央。

业绩造就伟人!

袁应泰是个有能耐,干实事的好官,这种官,在大明简直就是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风,打着灯笼都难找!

大明政府觉得袁应泰的事迹挺有教育意义的,为了树立忠君爱国的正面典型,特意下旨表扬了袁应泰的英雄事迹,还送给他了一面锦旗。

大有可为啊,真是大有可为啊!

袁应泰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与重用,那个愉悦就甭提了,心情好,哪天都是晴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继续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不辜负领导对自己的期望。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袁应泰出马,一个顶三,每天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累死累活调集临漳县城的所有青壮年劳动力开挖管道,引沁水,修筑了二十五个堰塘,用来蓄积河水,可以灌溉临漳县城周围数万顷的农田,使临漳县城的所有老百姓都得到了好处,都获得了实惠。

真是人民公仆为人民啊!

老百姓都翘起大拇指称赞他们的父母官袁应泰,夸他是一个办实事,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好官。

袁应泰听了老百姓的话心里喜滋滋的,原来,人生可以这么有意义!

袁应泰在此时确立了以后的奋斗目标,那就是立足自身岗位,继续为大明百姓发光发亮发热发烫。这样一个人,就是踩着高跷,扔到人堆里,也一定能鹤立鸡群!

资历有什么用,重要的是能力,因为勤政爱民,治水有方,政绩昭显,大佬们亲自给袁应泰颁发奖状,佩戴小红花,并提拔为工部主事。

袁应泰越发的得意,红光满面喜气洋洋!

在京城里混生活,压力山大啊!

京城里高官如云,官职调动的速度像蚂蚁搬家,是历朝历代里最频繁的一个,明朝也不例外。

没过多久,袁应泰就被调到兵部任武选司郎中了。

兵部武选司的人员也太不敬业了,当初的领导也不管管,还能不能干点事业了!

袁应泰为人正直,不玩不骗,没有套路,一上任,就淘汰打发了数百个假冒世职的地痞流氓,使这些仁兄全部丢了金饭碗,以后只能自食其力了。

你这下手也太特么狠了!好不容易搞个编制,我们容易吗我们?就这样被免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些被袁应泰炒了鱿鱼的人,都恨袁应泰恨得咬牙切齿,把袁应泰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没有被袁应泰炒鱿鱼的人,也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天惹到了袁应泰头上,被他炒了鱿鱼。袁应泰简直是兵部武选司里官员的噩梦,他们提起这个人物来都要头疼!

目光放远,万事皆悲!这可咋整?

兵部武选司里的官员都希望朱翊钧快点把袁应泰这个扫把星打发走,好让他们结束提心吊胆的生活,过几天舒服清静的好日子。

大明政府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殷切期望,没有过多久,就把袁应泰外放为布政司参议,任淮徐兵备道。

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

兵部武选司的官员满意了,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他们都喜得什么似的,他们终于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他们为袁应泰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我们的好日子又回来了。

袁大人,一首凉凉送给你,你就安心地上路吧,我们希望以后不要再看见你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们过我们的独木桥,我们井水不患河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

袁应泰运气实在不怎么样,悲催的无以复加,刚刚上任,黄河就结冰了。

“福不双致,祸不单行”,山东境内也发生了数十年难得一见的大干旱,老百姓颗粒无收,饥荒开始蔓延,饿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

袁应泰欲哭无泪啊!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袁应泰不愧是个好官,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全部拿出来,开设了数十个施粥点,施舍稀粥救济老百姓,虽然稀粥确实比较稀,但是好歹保住了老百姓的性命。可是山东地区的饥民实在太多了,袁应泰既不是贪官也不是开粮庄的,哪里有这么多粮食救济饥民,世道不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没有过几天,袁应泰家的粮食也用完了,光得比脸都干净。

现在情况真是万分危急,用“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事情还没到不可救药的那一步!袁应泰,不怕,你是最棒的!

袁应泰不愧是个猛人,在关键时候二杆子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告诉我们,天下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别走程序了,太公式化,不但耽误时间,还浪费政府资源!袁应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表现得很社会,居然不上报朝廷,把山东整个省的赋税收入数百万两白银,全部拿去买了粮食,分发给了饥民。当官不自由,自由不当官!居然还有这么拉风的操作,绝对的重磅大新闻!

不要疯狂的迷恋哥,哥还要对得起美丽的传说!

这仇恨值拉得满满的,这可把户部的官员惹毛了。

哎哎哎,过分了啊!你在我的地盘,动用我的银子,也该给我打个招呼,征求我的同意吧。你小子倒好,二话不说,就把数百万两银子动用了。这就是你对户部大哥应有的态度吗?

这还得了!大煞风景!人要脸,树要皮,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叔可忍婶儿不能忍!不给你点厉害,你还不知道大明朝廷中还有户部这个部门。户部的官员纷纷上书弹劾袁应泰。

不管怎么说,肯为老百姓豁出性命的官员,都是好样的,都值得尊重。

朱翊钧也知道袁应泰这样做是为了救济山东地区的老百姓,是为了国家好,可是袁应泰毕竟没有按程序办事,无论如何,都要给户部官员一个交代。

朱翊钧

官僚主义害死人啊!

是是是,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朱翊钧迫不得已,就只好声称袁应泰有病,暂时让他离开工作岗位。

就这样,袁应泰被炒鱿鱼了,在同事们或同情或嘲讽的目光见证下,千般不甘万般不舍的脱掉了官服,交出了官印,停薪留职回家养花喂鸟、磨洗心境、洗脱凡尘了。

人生中的每个转折点,都是一个新开始!

由于袁应泰实在太有才了,没有在家里休养几年,又被任命为河南右参政,以按察使的身份担任永平城的兵备道职务。

袁应泰确实是个敬职敬业的官员,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在永平城招兵买马,修筑城堡,打造战船,购买火药、军械,忙得不亦乐乎。泰昌元年(公元年)九月,朱常洛任命袁应泰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代替周永春巡视辽东。

沈阳战役

袁应泰最让朱由校看中的,还是他护百姓的那股狠劲儿。

一回生,二回熟!朱由校立刻提拔袁应泰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代替熊廷弼经略辽东。

就这些了,不能再多啦!

火线换将,兵家大忌!

朱由校并不知道,虽然袁应泰在治水、赈灾、练兵等方面非常能干也非常有才华,但是他也有许多缺点。

袁应泰最大的缺点就是他此前从来就没打过仗,实战经验几乎为零,派他去辽东指挥明军抵抗努尔哈赤,他死了倒没啥,可惜了那些兵。袁应泰一到辽东,就发现熊廷弼的确是麻木不仁、铁石心肠。

城外这么多的灾民,也不知道放进来,给他们安排住宿,再给他们分发点粮食。虽然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不会打仗,但是让他们当当拉拉队,喊几声口号,鼓舞一下士气,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吧!张口就是仁义道德、闭口就是以德服人的袁大人就是这么的通情达理!

袁应泰善良仁慈的一面又一次表现出来了,只见袁应泰亲自跑去打开了城门,把城外的灾民一个个连拉带劝的弄进城来了,并热情地给这些灾民安排了住宿,发放了粮食。

人心险恶,袁应泰到底还是吃了没经验的亏!毫无疑问,这是个陷阱,最后这种行为,被证明简直是愚蠢极了!坑爹啊!

这是个大新闻,大到爆炸的那种!

情报人员将这条消息告诉了努尔哈赤,他的内心一阵窃喜。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攻打沈阳,势必会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

努尔哈赤越想越美,开心得笑出声来了。

我就知道,努尔哈赤这家伙,简直就是为打仗而活的!

千里马常有,这样的战机可不常有!战机不到不妄动,战机一到不犹豫!

努尔哈赤果然把持不住了!

那还等什么,出兵!

努尔哈赤立刻召集八旗旗主开军事动员大会,准备率领抢劫大队再次去抢劫大明,弄点好东西,打打牙祭,改善改善生活。

努尔哈赤

天启元年(公元年)三月,努尔哈赤亲率八旗精锐朝沈阳扑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沈阳守将贺世贤、尤世功也不是个贪生怕死、胆小如鼠的人,他俩临危不乱,从容调集军队坚守城池,抵抗努尔哈赤的疯狂进攻。守将都如此拼命,明军军中还有谁敢不尽全力,努尔哈赤指挥精锐的八旗军队朝沈阳城攻了一次又一次,硬是没有攻下来。

就在这时,沈阳城内的灾民拿着木棍,举着板砖纷纷朝沈阳城的大门拥来。

把贺世贤、尤世功感动得泪流满面:这些灾民的思想觉悟确实高啊!只给他们吃了几顿饭,他们个个都以死相报,如果大明所有臣民都像这些人那样,何愁努尔哈赤不灭。

可是,事实呢?

等会儿,你们就不这么说了。

于是,接下来就发生了下面的这一幕。

贺世贤、尤世功还在自我陶醉的时候,残酷的真相揭晓了,只见这些灾民冲到城门的时候,就拿起木棍、板砖朝明军的身上招呼,并且打开了城门。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妈呀,杀人啦!有敌人潜进来啦!

但这已经来不及了!

八旗军队蜂拥而入,贺世贤、尤世功以及沈阳城内的数万明军皆力战而死,沈阳失陷。

袁应泰是个善良慷慨大方的好人,可是他却不是一个优秀杰出的统帅,作为一个优秀杰出的统帅,首先必须学会残忍,只有麻木不仁,只有铁石心肠,只有心狠手辣,才能够战胜狡猾的敌人,打败强大的对手,立于不败之地。努尔哈赤是个优秀的统帅,因此他不会妇人之仁,他没有给袁应泰喘息的机会,毕竟努尔哈赤被熊廷弼逼在家里数年了,好不容易等到了几桩大买卖做,怎么会轻易放弃?

显然,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必须速战速决!

努尔哈赤攻下沈阳后,马上又集合部队,赶往下一个抢劫目标——辽阳。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征战四十多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而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一位凭借战功封侯的女将军,并且受到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撰文高度评价的女强人,她就是明末清初时期威震四方的秦良玉。

大明第一女强人秦良玉

万历二年(公元年)正月初二下午,随着一声婴儿哇哇的啼哭,一个女婴降临到了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境内)贡生秦奎的家里,她就是秦奎的第二个孩子秦良玉。

要说秦良玉所在的家庭那不是一般的好,秦良玉的父亲秦奎那可是一个智勇双全、能文善武的全才。

将门不仅出虎子,也出虎女!秦良玉在父亲秦奎的熏陶与教育下,不仅能吟诗作对、对酒当歌,而且还能舞刀弄棍、骑马射箭。

据史书记载,此时的秦良玉“饶胆智、善骑射、熟韬略、工词翰、仪度娴雅”,真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

万历二十三年(公元年),二十一岁的秦良玉嫁给了二十五岁的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

秦良玉

看样子秦良玉和马千乘结婚的时候年龄还是挺合适的,即使放在今天,也符合法定结婚年龄,这在早婚早育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秦良玉成为马千乘的妻子以后,很好地履行了妻子的职责,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马千乘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而且还激励丈夫马千乘励精图治、建功立业。

秦良玉帮助丈夫马千乘训练出了一支“戎伍肃然”为远近所惮的“白杆兵”,这支军队将在以后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公然背叛大明。

秦良玉与丈夫马千乘没有犹豫,积极响应朝廷号召,率领三千八百多将士投入了战斗,协助明军平叛,生擒杨应龙部将邓坎。

杨应龙不甘心失败,于第二年正月初二趁明军军宴,发动突袭。秦良玉与丈夫马千乘率先统率大军展开反击,结果一点都不意外,叛军很快就被击败,败得落花流水。

秦良玉与丈夫马千乘乘胜追击,越战越勇,山河为之低昂,天地为之色变,连破金筑等七寨,随后又联合酉阳宣抚使直取桑木关,大败贼重,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据万历三十一年(公元年)十一月川贵总督王象乾的奏疏所载,平叛期间,夫妻俩作战非常顺利,比一帆风顺还要一帆风顺;比势如破竹还要势如破竹,马千乘率军三千,斩敌八百七十五名;秦良玉率军五百,斩敌一百一十七名。

这些对秦良玉来说,都是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她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动,不为权所惑,不争寸功,受到了全军将士的爱戴与尊敬。

侠义女英雄,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女子!

“女将军”威名的流传速度比现在的新闻信息都还要快,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本来只属于军队内部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人生若是一帆风顺,又怎来的迎难而上!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年)八月,马千乘染上了暑疫,因接待不恭,得罪了大明派来的矿监邱乘云。

要坏菜!

要说万历时期的矿监,那可真的称得上是威风八面、称王称霸,不仅贪污受贿、敲诈勒索,而且还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得罪了他们,就算不被注销在人世间的户口,也要脱层皮。

人不贱,有缺陷!

在邱乘云看来,马千乘就是一个地道的乡巴佬,一个天生的土蛮子,居然敢得罪他?这种得罪本身就是侮辱,本质就是挑衅,绝对不能宽容。

风雨中,你才懂得,什么叫做洗礼!

马千乘没过几天就被打进了大牢蹲了号子,更惨遭监狱风云,死在了云阳的黑房子里。

哎,人生就是这样的充满不确定性!

按照明朝土司的承袭制度,父亲死了则由儿子承袭,儿子年幼或者没有子女则由妻子承袭。

当时马千乘和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年龄还小,秦良玉顺理成章地承袭了丈夫马千乘的职务,成为了继马千乘之后新一任的石柱宣抚使。

坚强,是因为没有软弱的权利!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年)六月,努尔哈赤再次亲率八旗精锐入侵辽东,朝廷立马发布诏令,号召两京一十三省出兵援辽。

秦良玉没有让大明失望,她也很少让别人失望!

秦良玉心系社稷,情牵辽东,积极响应,筹备军饷粮草,抽调军队。

随后秦良玉先遣其兄秦邦屏、其弟秦民屏率领五千白杆兵先行,接着秦良玉与其子马祥麟亲率三千精锐奔赴辽东。

秦邦屏、秦民屏率军抵达辽东后,奉袁应泰之名,镇守沈阳西南浑河河畔。

朝廷感念秦良玉、秦邦屏、秦民屏等人忠义,赐秦良玉三品服,授秦邦屏都督佥书,秦民屏守备。

辽阳战役

废话有点多哈,大伙接着听我给你们吹!

总兵陈策、游击周敦吉、都司秦邦屏、守备秦民屏率领川军渡过浑河,在北岸集结;副将童仲揆、董仲贵等人率领浙兵在浑河南岸集结,打算南北呼应,阻挡努尔哈赤的进攻。

努尔哈赤并没有被明军的气势所吓倒,二话不说,就命令右翼四旗向浑河两岸的明军发动了进攻。

八旗军队虽然损失惨重,参将布哈、游击朗格、锡尔泰等人全部战死,伤亡的普通士兵更是不计其数,但是最终斩杀秦邦屏及数千明军,击溃了明军,迫使其退入辽东首府辽阳坚守。袁应泰这时又患胡涂了,他不集中所有兵力在固若金汤、易守难攻的辽阳城坚守,而是调集了三千多明军,由总兵侯世禄率领,出城迎战努尔哈赤六万多八旗精锐。

努尔哈赤高兴坏了,辽阳城城池坚固,易守难攻,这回明军终于憋不住气从乌龟壳里跑出来了,不全歼明军,难消我心头只恨!

谁胜谁败很明显,自然是明军被努尔哈赤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狼狈逃回辽阳城坚守。

明军惨败

人生处处充满惊喜,当然也可能是惊吓!

袁应泰好心放进城的灾民在关键时候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这次没有冲到城门去袭击守军,而是点燃了几处民房,火光冲天。

明军与城内老百姓都惊慌失措赶来救火,乱成一团。

袁应泰,到此为止了……从今天开始,整个辽阳都是我努尔哈赤的了!

努尔哈赤一鼓作气,攻下了辽阳城,辽阳沦陷。辽阳丢了,不想活了!

袁应泰没有选择逃跑,他知道此时此刻他应该做些什么,他回到了府邸,穿好了官服,佩上了宝剑,用一条白绫结束了他宝贵的生命。

没有人能逃脱自己的命运。

据史书记载,袁应泰在死的时候,双眼始终注视着南方。袁应泰确实不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可至少他是一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责的人,有了这一点,其他的都显得微不足道。一句话,袁应泰俯仰天地,无愧于心,虽败犹荣!

辽阳沦陷后,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军队横扫了河东之三河堡等五十寨以及古城、草河、新甸、宽甸、大甸等大小七十余城。

这样一来,大明退守辽河以西,辽河以东的所有地盘都成了后金的地盘。

一得一失之间,国运此消彼长!

从此以后,努尔哈赤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抢哪里,就抢哪里。

放眼整个辽东,还有谁可以与之争锋?还有谁?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多么空虚;独自在顶峰中,冷风不断的吹过,我的寂寞谁能明白。

现在的努尔哈赤,作战顺利,做事顺手,做梦顺意,生命中的一切都感觉那么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