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在常人看来没有什么价值,更是与艺术联想不到一起,而在她的手中,泥巴“活了”,被塑成的人物神态各异、活灵活现。这个能“点石成金”的人就是54岁的刘淑琴,是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兴安盟美术家协会理事、兴安盟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
孩提时代就生长在突泉县的刘淑琴从小就显示出了特有的艺术天分。她被剪纸、年画深深吸引,整天反复进行琢磨。一次偶尔玩泥巴,她就想象着剪纸和年画中的人物成功的捏出了一个小泥人,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件作品。从此,刘淑琴的泥塑创作便一发而不可收。年,刘淑琴的两件泥塑作品被放在了县文化馆,馆长看了之后当场拍板决定为她举办个人泥塑展并把她调到县文化馆工作,刘淑琴成了当地的名人。
多年来,刘淑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泥塑作品,并多次在国家、自治区及盟级美展中获奖,她的事迹先后在国家、区、盟多家报纸、电视等各级新闻媒体中报道。
为了攀登更高的艺术巅峰,年,刘淑琴考取了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年大学毕业之后,刘淑琴与同是书画家的爱人张群英开始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20多年来,经她培养的学生余人,学生们的作品也屡屡获奖,多人被评为盟级“五小能手”“小画家”“小院士”等称号。刘淑琴凭借着对泥塑创作的无限热爱,演绎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成长为一位文化名人的多彩艺术人生。
记者/毕力格 于舰勐 王喜全
本期编辑/关雨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