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14个中学生在乡村建起了一座图书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r9txo5y.html
8月7日,当重庆育才中学应届毕业生杨锦澄站在自己和同伴们共同打造的“明灯图书馆”门前时,她想起了11天前刚来这里时,还带有一丝羞涩和不知所措。现在,不仅收获了一座图书馆,更收获了一群伙伴和成长。重庆14名中学生自己组建团队、设计、筹资、装修、收集图书,用11天时间在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建起了一座“明灯图书馆”,也成为了年纪最小的馆员。孩子们说,这是今年暑假最珍贵的一份礼物。重图专家给孩子们支招8月7日,位于金龙村的“明灯图书馆”正式开馆,周围很多乡亲都来了。65岁的余婆婆取出一本关于养猪的书和一本童话书:“这本书讲的内容很实用,刚好能解决我养猪遇到的难题;这本书我外孙肯定喜欢看……”“明灯图书馆”虽然只有两层,约平方米,但功能齐全:一楼儿童阅览区除了低幼读物,还有木马、儿童凳、放电影的投影仪,以及为陪伴孩子的父母准备的休息区;二楼有图书整理室、自习室、馆员办公室等。书架上陈列的书籍涵盖经济、农业、健康、休闲等多个种类。而11天前,这里还是金龙村一栋闲置已久的办公楼,到处堆放着杂物,积满了灰尘。由中学生动手建设一座图书馆,是重庆公益项目“E+青少年服务计划”的一项任务。两名学生发起人杨锦澄和高二学生邓杰恩接到任务后,先通过网络招募团队成员,经过发布消息、面试、筛选,最终确定了其他12名成员,根据各自特长,安排了岗位:设计师、财务、外联……究竟图书馆能否顺利建起,孩子们心里并没有底,于是又拜访了专家:重庆图书馆副馆长王宁远。他提出的建议和期望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既发挥个性又注重团队协作。“孩子们,你们要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发现世界,思考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然后一步步去实践。”乡村调研破除“社恐”有了图书馆专家提供的思路,孩子们开始了分头行动。他们先在村里进行调研,和周边不同年龄段的村民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希望阅读的书籍类型。虽然中途孩子们也被泼过冷水,但80多岁的刘婆婆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老人家很爱看书学习,平时也会去村委会图书室,但需要走一段路。听同学们说准备在家附近建图书馆时,刘婆婆笑得合不拢嘴:“好事情好事情!我们白天可以来看书,晚上还可以来跳坝坝舞!”更大的鼓励来自于一位患眼疾的老人。他说,当时到了适学年龄,前后报了三次名,但都被老师以眼疾为由拒绝了入学申请。“没能读书,不识字是我一辈子的遗憾,现在家门口有了图书馆,真是太好了,会有很多人受益!你们一定可以办到!”孩子们还遇到了金龙村村民游绍伦。他也是一名图书室管理员,这个特殊的图书室开在家里,是我市第一家农家书屋,平方米的屋子里有图书多册。游绍伦对孩子们说,虽然现在人人都在用手机,但阅读的习惯不能丢,他还准备给书屋添上WiFi,配备一些电子书,更方便村民。调研让同学们了解了当地村民的需求,更清楚要建的乡村图书馆是什么样,更突破了自己的“社恐”障碍。凤鸣山中学的贺埸伦说:“调研之初有点害怕,怕被村民拒绝,怕被赶走。但走出第一步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态的转变,能接受认可,也能接受拒绝。老红军为图书馆捐款购买物资、房屋改造,都离不开经费。建图书馆的任务中也包括了筹资。孩子们商议后,迅速组建了募捐“帮帮群”,设定进群目标人数,发动身边的朋友亲人进群,接着扩散募捐信息,并进行线上路演,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公益项目。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