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的一天,建筑工人们正在医院的基建工地上,为新建的门诊部大楼夯实地基而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突然,就听一位工人的锄头“咣铛”一声,周围的工人被这不同寻常的声音吸引了注意力,迅速围拢过来。
南宋金腰带重庆三峡博物馆藏千年古墓被发现
现场经过清理后发现,原来在这片工地下面埋藏着一座千年古墓。
建筑工地上发现古墓的消息立马传播开来,闻讯赶来的重庆市南川区文管所工作人员随即对现场进行了保护,并开展起考古挖掘工作。通过解读墓中的石碑墓志铭——《宋故武功大夫永康府君张公墓碑》可知,墓主人为张俣,卒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年)。
带扣张俣(年至年),字子硕,潞州潞城人。两宋之际将领,善骑马射术,有统军率兵之才,英勇骁战,屡立战功。曾任南平军知军、黔州知州、永康军知军等职,并与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权臣张俊私交甚笃。南平军在宋代属夔州路管辖,治所正在今重庆南川境内。该墓埋葬年代之早、保存之完整,在重庆地区实属罕见。而且更加让人振奋的是,该墓出土了大量精美奢华的陪葬品。
带扣精致金腰带现身
在出土的诸多陪葬品中,最耀眼夺目也最值得玩味的要数一件金腰带。其一组16件,计有带扣2件、扣箍1件、方銙11件、椭圆形銙1件、挞尾1件,总长度达.2厘米,宽度为6.8厘米。
扣箍此金腰带的主体纹饰是缠枝荔枝纹,这是宋代官员腰带中常见的纹饰。其图案果实丰硕鲜美、颗粒饱满,枝叶舒展盘绕、脉络清晰。荔枝是产自南方的水果,在唐宋时期权贵们的眼中是极受欢迎的。长方形带扣表面上錾刻缠枝牡丹纹,尽显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扣箍上錾刻回纹,寓意绵延不绝、吉利永久。
椭圆形銙这件腰带的制作工艺极其繁复,可以说精湛绝伦、匠心独运,很有可能是出自“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绘素装钿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凡器物之用(《宋史·职官制》)”的文思院匠人之手。
挞尾首先,其利用黄金延展性强的属性,捶打制成薄片,并使四周向上翘起,然后再掐丝和錾刻出图案,最后珠化出荔枝身上的颗粒。在黄金产量稀少的宋代,能有资格佩戴这种等级金腰带的官员非皇亲国戚,即功勋卓著者。北宋欧阳修所作《归田录》中有记载:“初,太宗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唯金也,乃创为金銙之制,以赐群臣。”
方銙年6月,为充实“壮丽三峡”展厅文物需要,这件金腰带入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方銙方銙文章来源:《中国收藏》年11月刊《金腰带“系”住宋人崇礼观》作者: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