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引客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

绿林密布,清溪潺潺。雨雾中,几幢小楼若隐若现。

“来来来,喝碗蜂蜜水。”见有人来,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村民夏春学笑着从自家小楼里搬出两条长凳。

人勤客来。庙坝村近些年变化很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里产业蒸蒸日上,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8万元。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吸引了不少外来客。

挂壁公路,畅通山里山外

“老哥,我去镇上赶场,要带东西吗?”夏春学停下皮卡车,和村民打招呼。道路通畅,开车半天就能往返。

庙坝村地处偏僻,又是高寒地区,曾经出行极为不便。当地有谚语说:“望得到屋,走得人哭。”以前村民去镇上,天不亮就要出门,天黑了才赶回家。到了冬天,积雪最长可达3个月。

要致富,先修路。年,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下,庙坝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扛起铁锹锄头沿着山崖凿路,用5年时间终于打通一条3米宽、20公里长的挂壁土路。

土路让庙坝村村民走出了大山,不过仍有很多不便。村支书程坤祥曾去水江镇赶场,碰上下雨,到了镇上已变成个“泥娃儿”。回村路上,车子陷在泥里出不来,“只好在车上睡了一夜”。

“再修路!”程坤祥带着村民硬化土路并拓宽,好让外面的汽车开进来。庙坝村近5年修建骨干道路25公里,升级改造通社支路、入户路、院坝路15公里。

不只是路修好了,庙坝村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4G网络全覆盖,拿起手机就能网购、看直播;水电管网全面畅通,村民喝上放心水,用上安心电……

“过去村里人口只出不进,如今外面的人都喜欢到庙坝来看看。”程坤祥言语中带着自豪。

特色产业,鼓了村民腰包

清晨,半坡上的黄连吐出嫩芽。夏春学起个大早,匆匆赶往地里照料他的“宝贝”——35亩黄连。

修通了路,产业发展就有了坚实基础。因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庙坝村大力发展黄连种植。品质优良,加上道路畅通,黄连产业顺利发展,到年,面积已达亩,产值接近万元。

曾经贫困的夏春学,不仅靠着种黄连脱了贫,还在镇上买了房。

不过,村里只有一个产业,程坤祥心里还是不踏实,“要是黄连不好卖了怎么办?”

庙坝村森林覆盖率高,野生蜂蜜资源丰富,村里也有养蜂的传统。程坤祥带头做示范,养殖中蜂40群,取得成功,吸引不少村民加入。年,全村蜂群达群,产值约万元。庙坝村的蜂蜜品质好,不愁销路,常常供不应求。

不仅如此,庙坝村还大力发展笋竹种植。从年到年,全村产笋量由8吨增加到多吨,笋竹收入从3.2万元增加到近万元,有力地帮助村民脱贫并巩固成果。

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只有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49.81%,到整村脱贫、走在全区前列,庙坝村一路成长为南川区乡村振兴的典范。

文旅融合,靠山护山养山

拐弯处,是一家农家乐。夏合林老人邀记者进屋喝口热汤,“前一段时间来,吃饭还要排队咧!”

去年,一直在外打工的儿子夏明华回到家里,开了这个农家乐。每到夏天,庙坝村绿荫四合,吸引了不少外来客。今年一个夏天,夏明华就赚了7万多元,夏合林颇为自豪。

早年间庙坝村可不是这光景。因为贫穷,村民砍树烧炭换口粮,天长日久,树少了,雨水一冲,连村里的庄稼也被冲走。

痛定思痛,庙坝人退耕还林,绿化山乡,并乘南川区发展文旅融合的东风,依托绿水青山吃上了旅游饭。

农家乐从1家发展到5家,床位从21张增加到多张……年,庙坝村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万元。开农家乐的村民田应权,如今年收入达10多万元。

正聊着,第一书记宋建峰拎着一个袋子走过来,袋子上印着猴子。看记者好奇,他介绍道,“白颊黑叶猴是我们村的宝贝,生态好,猴子才待得住嘞!”庙坝村如今正在围绕生态保护主题打造特色村落。

“我们现在靠山吃山,还要护山养山。”夏春学笑着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