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合发村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一座座温室大棚鳞次栉比,火龙果、香瓜、西红柿等品种应有尽有,“旅游+采摘”观光农业吸引了突泉县及周边地区游客前来采摘,成为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家这个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收入,现在正赶上香瓜的成熟季,每天都有新老顾客来采摘,虽然忙但是有收获啊。”合发村村民侯红章看着院子里的大棚喜滋滋地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合发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坚持党建强村、产业兴村、民主治村、生态美村,带领全村群众共建美丽家园,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美丽宜居村庄、兴安盟文明村镇、兴安盟先进基层党组织、兴安盟发展村集体经济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着力发展产业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走进合发村周立民家中,远远地就能听到哞哞的牛叫声,一家人站在牛圈旁说着笑着,脸上满是欣喜,眼里全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提到新下的小牛犊,周立民神采奕奕。“现在家里有基础母牛18头,小牛犊7头,有这20多头牛,以后日子一定越来越红火。”周立民自信满满地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合发村将特色果蔬种植和庭院经济发展相结合,以现有大棚和种植经验为引领,以突泉县田景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36栋温室大棚累计带动72户村民收益,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同时,合发村依托“牧业再造突泉”工程,大力发展牛产业,按照“扩面、扶强、补链”思路,以突泉县佳旺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带动构建“合作社+农户”新发展格局,以养殖大户为示范鼓励引领散户跟进的新发展模式,不断形成“大规模、大群体”新局面。目前,全村11户养牛户,牛存栏头。

改善人居环境让美丽乡村焕发光彩

每周周一上午,垃圾清运车都准时出现在合发村村路上,工作人员将分类好的垃圾倒进车里,再沿固定路线去下一家。

“在专人上门收集垃圾之前,我们都会按照‘五分法’提前有序分类投放。”村民王占芳说。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合发村探索实行了“户垃圾分类,村收集运转,镇集中处理,县专业回收”的“四级”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和“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五分法”垃圾分类模式,建设可燃垃圾处理站,购置各类环境整治车辆,发放户用垃圾箱,明确门前四包、强化公共区域巡查等机制,实现了“人人都是环保员、户户都有责任田、街街都有党员管、村村都有管护队”的目标,使垃圾分类全面落细落实。

瓷砖墙壁整洁明亮,抽水马桶、洗脸盆、供排水、淋浴设施一应俱全,厕所里干净明亮。新式厕所的使用,给村民侯旭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能用上这样的厕所,我有种满满的幸福感。”她高兴地说。

合发村以“积分争星”为抓手,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积分争星”领导小组,并通过“党群心连心”工作群、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宣传,通过入户评分、汇总公示、评星晒星、年末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在群众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气氛。如今,村民人人争当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小推手,也让村庄美了“颜值”、提升了“气质”。

丰富文化生活为精神振奋积蓄动能

“合发村、真漂亮,垃圾分类分五样。五分法、要牢记,各个村民都参与。可燃的、要裂解,不可燃的要埋掉,易腐烂的做肥料,可回收的变成宝,有毒害的送村部······”

在水泉镇合发村柳月湾舞台上,文艺爱好者侯旭林正在现场演唱原创快板说唱,台下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喝彩连连。

有全国戏曲文化之乡之称的水泉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合发村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着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推进二人转、拉场戏、黄梅戏、快板等特色文化发展,发挥乡土文化人才资源优势,组建村级文化队伍,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精品工程,村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

如今,村里相继成立了“最炫合发”秧歌广场舞服务队等17支志愿服务队。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满欢声笑语,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迈步走上“梦想舞台”,歌唱新时代、赞美新生活。

县融媒体中心/赵洹

责任编辑/猛赫

编辑/崔悦

一审/猛赫二审/张明明三审/王喜全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