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强三性去四化南川深化群团改革

北京手足癣医院地图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76.html

在区科协支持下,去年南川中学邓乾川等7名同学设计发明的“高速公路车辆防连续追尾报警系统”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并得到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在团区委帮助下,青年创业者姜国强绝处逢生,硬是将几角钱的蔬菜产业做成了脱贫增收的大产业……

事实上,在各级群团组织的关心帮助下,这几年南川区涌现了一大批像邓乾川、姜国强一样干事创业的青年代表。近年来,按照中央及市委关于群团改革的精神要求,南川区紧紧围绕强“三性”(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去“四化”(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纵深推进群团改革工作的落实落细。

通过改革创新,南川的群团组织正焕发新活力、新面貌,一改过去上面机关大,头重脚轻的机构设置;通过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直击一线群众的困难问题,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就覆盖到哪里,让更多群众从群团改革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南川科协组织学生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体验科普设备

关键词结构优化

“手臂”延伸“触角”下沉 覆盖更多群体

走进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腾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片拥有70多个大棚的蔬菜基地绿意盎然。眼前这一幕,让合作社理事长姜国强高兴不已。

让人意外的是,几年前,这片蔬菜基地却让姜国强亏得一败涂地。

姜国强大学主修理工科,毕业后来到金龙村干起了农业,不曾想第一年种植10多亩苦瓜,亏损了10万元,第二年改种番茄造成集中成熟卖不过来又亏损好几万元。

“要不引进新品种,借助智能化、标准化的水肥一体系统来提高蔬菜的品质。”团区委得知姜国强创业举步维艰的消息后,通过走访调研,慰问创业青年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整合村上共青团力量,挨家挨户收集他们的困难,通过种植养殖专家讲解以及创业孵化培训,姜国强的蔬菜种植技术大幅提升。

“现在合作社种植的蔬菜不仅卖相好、品质高,价格也是普通蔬菜的好几倍。”村民吴德荣高兴地说,作为合作社成员,他每年务工可收入2.2万元。腾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有效带动周边85位农户种植大棚精品果蔬余亩,使其户均年纯收入增加1.5万元,解决本地就业22人。

前不久,为了帮助姜国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区总工会的支持帮助下,他们联合区农委、区科委领着创业青年到山东、西昌、日本、以色列学习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得益于此,去年姜国强以“精品蔬菜落蔓栽培技术应用与研究”项目,荣获该区年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发动农村妇女学习科学种茶

姜国强能够将蔬菜产业做成脱贫增收的大产业,只是群团改革服务返乡青年创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解决群团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新领域新阶层没有有效覆盖、联系服务群众“手臂”不长、“触角”不多等问题,南川区推动群团服务以各种形式继续向基层延伸。在建有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同步建立群团组织,建立区域化群团组织体系,依法依规推进组织延伸和覆盖,在不具备单独建群团基层组织条件的区域搭建基层群团服务站等联系服务群众的一线窗口和工作平台,探索实行群建工作激励机制,鼓励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建立群团组织。

区总工会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群众性,探索从基层工会作用出发,创新完善村(社区)工会联合会、楼宇工会、一条街工会、市场工会、园区工会等建会形式,吸引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加入工会组织。区妇联通过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妇联组织,通过面向基层、面向社会,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级,打破行业壁垒,不拘一格地广泛吸纳来自基层一线的妇女代表入社。简单来说,范围更广了,有才你就来。

南川区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关键词创新机制

需求为导向 群众“下单”群团“接单”

张晓是一名15岁的孤儿,先天患有智力障碍,不能独立生活,自6岁起就跟着自己的姑妈一起生活。60多岁的姑妈除了照顾张晓的生活外,没有能力为她提供其他照顾。

“虽然张晓有一定的智力障碍,但是她对学习还是有一定的渴望。”中江村本土人才卢廷瑶说,在中江村妇联长期对“困境儿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